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栏目: 土木工程与测绘科学 栏目: 土木工程与测绘科学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 zh-cn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CN/current.shtml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 5 <![CDATA[钢-UHPC 轻型组合梁负弯矩区接缝抗弯试验]]>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CN/abstract/abstract4115.shtml 针对传统钢板组合梁墩顶负弯矩区混凝土顶板易开裂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预制钢-UHPC 轻型组合梁结构, 设计了适用于该组合梁墩顶负弯矩区的横向接缝构造, 通过强配筋及现浇UHPC 材料的方式提高负弯矩区阶梯状T 型湿接缝的抗弯、 抗裂性能。以云南昌保高速公路某跨线桥为依托工程, 对组合梁墩顶负弯矩区进行1∶2缩尺模型抗弯加载试验, 分析了加载全过程的荷载-挠度曲线、 荷载-应变曲线及截面应变分布、 裂缝开展、 破坏形态等, 结果表明: 横梁上部UHPC 湿接缝的设置协同横梁构造有效提升了墩顶负弯矩区的抗裂性能; 由于新旧UHPC 界面钢纤维不连续, 使得负弯矩区现浇UHPC 与预制梁UHPC 桥面板结合处成为结构受力最薄弱位置, 组合梁抗弯承载力也由该处截面控制, 提出了与横梁接缝结构破坏模式相对应的接缝截面塑性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相符。

]]>
<![CDATA[一种基于级数函数的新型拱轴线]]>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CN/abstract/abstract4116.shtml 基于力学平衡原理、 数学推导以及有限元验证等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拱轴线, 以降低拱圈内力和应力。先利用拱桥对称原理取半拱隔离体, 对任意截面建立弯矩平衡积分方程, 将拱轴线方程表示为级数函数, 令弯矩平衡积分方程在若干等分点上弯矩为零求得拱轴线初始方程; 再引入材料力学挠曲方程,代入弯矩平衡积分方程并建立新型拱轴线的迭代式, 并以初始状态拱轴线为迭代初值求得最终拱轴线方程; 最后采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新型拱轴线理论的正确性, 并与常用的悬链线拱轴线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内力及应力状态相比所选取的悬链线拱轴线均有较大改善, 应用本文方法直接对无铰拱拱轴线进行求解过程简单方便。

]]>
<![CDATA[北部湾吹填场地卓越周期演化特征分析]]>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CN/abstract/abstract4117.shtml 以北部湾吹沙型填海场地为背景, 通过浸泡-加载联动试验和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外界条件差异对北部湾吹填场地卓越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 北部湾吹填场地反应最为强烈, 其加速度反应谱峰值放大了近两倍, 卓越周期向长周期方向偏移且相对偏移量最小, 产生共振危害几率增大; 输入地震动幅值增大, 吹填场地对其短周期高频部分抑制效应和长周期低频部分放大作用变强,场地卓越周期向长周期方向演化的趋势增加; 随着堆载预压加固荷载增大, 场地地表中心动力响应减弱,卓越周期呈减小的趋势, 预压处理达到一定程度后, 场地由Ⅳ类场地变为Ⅲ类场地。

]]>
<![CDATA[软土深基坑开挖对下卧地铁隧道影响的实测分析]]>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CN/abstract/abstract4118.shtml 为研究软土地层深基坑开挖对下卧地铁隧道的影响规律, 针对某桥梁承台深基坑工程开展下卧地铁隧道在基坑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 通过分析隧道累计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数据, 研究不同施工工况对地铁隧道位移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桩基施工引起隧道下沉, 基坑开挖引起隧道上浮; 隧道变形以0°~180°方向横向变形为主, 埋深越浅隧道截面变形越大; 最大累计沉降量和水平位移均发生在基坑开挖范围, 距离基坑底越近位移越大;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将对下卧隧道产生较大影响, 依托工程采取预先加固、超前支护和分层分段开挖的施工方法, 能够有效控制下卧隧道的位移和变形。

]]>
<![CDATA[一种新的遥感影像组合滤波去噪方法]]>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CN/abstract/abstract4119.shtml 针对目前对影像中高斯噪声与椒盐噪声的去噪算法普遍存在去噪效果不佳、去噪后影像边缘模糊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遥感影像组合滤波去噪方法。 该方法在DnCNN 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自适应中值滤波, 利用自适应中值滤波对椒盐噪声去噪效果好的特点去除影像中残留的噪声, 为了在去噪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影像细节、 边缘等信息, 在自适应中值滤波过程中采用噪点及其最近邻域像素点中值替换原滤波窗口中值, 提升细节信息保护能力, 同时对影像进行边界扩展, 确保原影像边界像素点自适应参与滤波处理, 提高影像边缘去噪效果, 使去噪后影像更加清晰。为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分别进行了仿真和真实遥感影像去噪实验, 并用主观视觉和客观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对于遥感影像混合噪去噪效果优于传统去噪方法, 能够较好地保留图像边缘及纹理细节。

]]>
<![CDATA[顾及共模误差影响的澳大利亚GPS 站长时间序列分析]]>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CN/abstract/abstract4120.shtml 为探究澳大利亚板块GPS 站时间序列的噪声特性与板块构造运动, 选取IGS14 框架下澳大利亚板块内19 个GPS 站2010—2020 年坐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坐标时间序列的共模误差, 利用谱指数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滤波前后的时间序列进行噪声分析。结果表明: 空间滤波能有效降低N、 E 向的白噪声、 闪烁噪声, 同时还原出3 个方向中被掩盖的随机游走噪声, 因而应考虑对该区域进行空间滤波; 该区域GPS 站坐标时间序列最优噪声模型为WN+FN+RWN, 如仅考虑白噪声影响所计算得到的速度估值, 其不确定性将会被低估; 澳大利亚板块现今水平运动优势方向为北北东方向, 平均速率约为65. 1 mm/ a, 水平速率由北西向东南方向逐渐减小; 垂直运动处于缓慢下沉趋势, 平均速率约为-0. 95mm/ a, 且东、 南方向相对西、 北方向下沉更快。

]]>
<![CDATA[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江西省人为热排放与夜间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CN/abstract/abstract4121.shtml 基于自编码器处理的江西省2005—2020 年的夜间灯光数据, 实现了人为热排放在较长时间序列的空间化模拟, 并分析了江西省人为热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 最后对空间化的人为热排放数据与夜间地表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 人为热排放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 人为热排放的面积在不断扩张, 16 年间人为热排放重心不断向江西省东南方向移动; 有26. 27%的区域的夜间地表温度处于升温趋势; 冬季的夜间地表温度增长最明显, 升温区域的面积最大, 增长趋势最高; 人为热排放强度和夜间地表温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在年内表现为热排放量高的区域夜间地表温度明显较高; 年际变化上表现为, 在热排放区域夜间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和热排放的变化趋势主要为显著正相关。

]]>
<![CDATA[云南省2006—2015 年不透水表面时空扩张差异机制]]> http://manu28.magtech.com.cn/gllg/CN/abstract/abstract4122.shtml 利用能完整获取的2006—2015 年《云南统计年鉴》和清华大学的GAIA 数据分析了全省不透水表面时空扩张特征, 采用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影响不透水表面扩张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1)在空间上, 全省16 个地州市不透水表面虽然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张, 但是存在地域差异、 扩张不均衡等问题, 其中昆明市、 曲靖市、 红河州和玉溪市扩张较强烈; 2)在时间上, 全省不透水表面呈现持续加速扩张状态; 3)影响全省不透水表面扩张的主要因子是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公路里程, 且不同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不透水表面的扩张均有增强作用。

]]>